緣起
我們推動正向教育體驗系列活動《失敗週》、《動力週》,
旨在培養學生面對失敗的正確態度,
提升堅毅精神(Grit)、韌力(Resilience)與自信心,
以建立、鞏固成長型思維(Growth Mindset)及培養溝通、解難、協作能力。
每年推動體驗活動後,我們亦將相關理念延展至教師及家長培訓、
校本課程及學校文化中,進一步為學生裝備應對未來挑戰的各種能力及素養,
以建立一所正面積極,共同擁抱成長思維的校園
回應需要
我們透過深入理清學生的心理及成長需要,
設計一系列教學任務來回應其需要。
1. 如何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抗逆力?
2. 如何讓師生重塑成功的傳統定義?
3. 如何讓學生體會成長思維對自身及群體的影響力?
4. 如何可將經歷學習擴展至生活層面?
5. 如何可避免學生養成「偽成長思維」?
設計理念
1.接納及定義失敗
透過體驗活動,讓學生體會及理解失敗是學習及成長過程中的一部份,
接受和面對失敗,而非逃避或害怕失敗,並學習管理面對失敗時的情緒反應。
2.勇於嘗試
體驗活動的設計旨在鼓勵學生勇於接受嘗試及挑戰,即使有可能失敗,也能從中獲得經驗及學習領略失敗為成長的養分。在真實的情景下學習,有助學生將知識及態度轉移至生活及學習當中。
3.反思與成長
培養學生在面對失敗時能進行自我反思,找出失敗的原因,並透過改進循環,不斷制定有效實踐的計劃和策略,從而建構成長及成功的道路。
4.培養同理心、建立正向關係
在體驗活動期間,師生及新生更會互相分享失敗的經歷及感受,互相支持和鼓勵,營造願意聆聽、關愛和諧的學習及生活活化情境。
5.發揮解難、溝通、協作及領導能力
在學習任務中,學生將自然地投入在解難的情境中,學會思考及上試不同的解難策略,並透過與組員的溝通及協助,不斷調整及訓練有效的溝通方法,善用與人合作的協同效應,達成任務。 在特定的情境及任務下,學生亦須擔當帶領及主導角色,藉此提升領導能力。
實踐成效
再持續數年的體驗活動中,我們有以下幾項發現:
1. 師生關係:在任務的學習情景下,教師放手用學生作主導及決策,在適時提供引導及支援,並在帶領反思時以學生的優勢及潛能為切入點,有助提升及鞏固彼此的關係,有利進一步營造正面積極的學習環境及文化。
2. 建立成長思維:學生更主動參與及接受挑戰,樂意分享失敗及成功經驗,並能從體驗中深刻體會改造循環的實踐方式,以作其培養面對失敗時的正確態度,再透過解難策略及發揮行毅力,應對日常及學業挑戰,深化及內化成長思維。
3. 可持續發展:透過活動設計、實踐及帶領的經驗,有助學校及教師進一步探討學校實踐體驗學習的可行機會,有助將正向教育、價值觀教育及體驗學習的元素有機結合 及擴闊至課程發展、學生培育與德育範疇中,以建立具校本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及計劃。